二维码入口
帮助中心
您的位置:丝印特印网 >> 网印技术 >> 生产现场 >> 详细内容

关于鲁南民间独特的印染工艺

丝印特印网  发布时间:2008-09-25 00:00:00  阅读:1500  评论:

   【集萃网观察】山东自古就是棉花的重要产地,在全国范围影响深远的《孟母断织喻学》故事中,孟轲的母亲就已经采用织布机来纺织棉布,可见早在战国时代,山东一带的棉纺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由棉花纺织出来的土布,其颜色是自身的白色。在日常生活中,白色衣物不仅易脏,而且中国民间认为白色是不吉祥的颜色,所以土布一定要经过染色加工才会投入使用。据鲁南邹城从事印染工作的老工匠介绍,从前民间染布大致分两大途径:土法染布和送印染作坊。

    土法染布是鲁南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发明创造的,大多利用身边能找到的天然染料来染布。具体有:

    淤泥。人们在坑塘底挖捞起多年沉积的淤泥,将其均匀地涂抹在棉布上,然后将布堆放在阴凉密闭的空间,两天后取出漂洗干净,棉布就被沤染成灰褐色,如同农村常见的田鼠皮毛的颜色。这种染布方式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是旧时鲁南民间最古老最常见的染布方式。但其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不仅颜色难看,而且棉布纤维在淤泥中受到轻微腐蚀,衣物的使用寿命大打折扣。

    石榴皮。石榴皮含有天然色素。老百姓吃石榴的时候,将石榴皮积攒起来,晒干储存。染色时,将石榴皮同水煮沸,将棉布放入锅内,不断地搅动着色。煮到一定火候时,找一段高粱秸,剥掉篾皮,用白瓤蘸取色汤观察,若色重则需继续煮,若色浅则说明颜色都已经附着在布料上,可以出锅了,漂净晾干后,布料呈淡黄色。此种染布方式的缺点在于原料有限,使用不便。

    高粱壳。高粱在鲁南一带是很常见的农作物,不仅可供食用,而且高粱穗可以捆绑成扫帚、刷帚等日常用品,即便现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没有人再食用高粱,人们仍旧喜欢在田边地头种上几棵高粱以便日常应用。高粱成熟后,种壳呈红黑色,含有天然色素。旧时人们用高粱壳来染布,具体操作方式与石榴皮染布相同。染好后布料为淡红色。

    蓼靛。蓼靛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属比较“专业”的染料。早期蓼靛染料配方是印染作坊的秘密,后来不知怎么流传到民间,人们在菜园中随意种植几棵蓼靛,将其叶子采摘下来发酵,与生石灰混合后就可以进行染色了。蓼靛染过的布料呈鲜亮的蓝青色,不易褪色。

    洋色。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闭关锁国的大门,大量“洋货”涌入中国市场。外国人用廉价的工业原料生产出劣质染料到中国来兜售,百姓称其为“洋红”“洋绿”等。这些染料呈粉末状,一小勺就能染大堆布料,而且染色色泽鲜艳,种类丰富,很快就占领了中国市场,并导致蓼靛等本土染料被逐渐淘汰。

    土法染布多为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自染自用,如果布料多的话,人们就会将布料送到印染作坊去加工。解放前,邹县城内就有一家“孟氏染布店”,各乡各镇也有些专业染坊。这些染坊除了能染单色布匹外,还能印染各种花布。大约20年前,蓝底白花的印花布在邹城农村还是很常见的,老太太们用它来裹头、打包袱、挂在门上当门帘。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彻底摧毁了小农经济,很多小农经济的附属产物也已经荡然无存。现在如果到农村转转,也许哪个老大娘还能留着一块蓝底印花布的包袱皮。

    随着近年来人们思想的转变,绿色食品和天然布料受到青睐,家纺棉布也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有的地方出现了“土布”衣物专卖店,而且听说土布衣服价格不菲。就笔者来说,看到人们回归自然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那些古老的印花布,似乎只能伴着一些童年的影子,在记忆中寻找了。

来源:中国印染化学品网
更多
正在载入...
最新评论
    暂时还没有任何评论!您赶紧来发表一些您的观点吧……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登陆 注册]

评价:中立 好评 差评

表情:不错 大哭 鼓掌 发怒 流汗 惊讶 骷髅 吐 撇嘴 龇牙 抓狂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