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入口
帮助中心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丝印特印网行业资讯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字体: 】      
金融海啸来袭 粤港共渡难关
丝印特印网  2008-11-21

    【集萃网观察】■ 激越新篇 随着全球金融风波的影响逐渐蔓延,比金融海啸传播得更快的是种种沾染着恐慌情绪的故事和传言,而在“倒闭”这个本已足够敏感的动词前面,往往有一个主语:“港企”。

    如果说金融海啸是这场珠三角港资制造业集体危机的导火索,那么事故的种子从1980年代开始,香港制造业大量转移到珠三角的阶段,就已经悄然种下。多年来一味依靠廉价土地和劳工来换取利润、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在换来珠三角的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和香港本地第二次经济转型的同时,也给今天的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留下了一个个亟待解决的瓶颈和难题。

    已经携手走过三十年风雨历程的粤港兄弟,在这场全球金融海啸和自身转型升级的双重考验中,再次选择了更紧密合作,“抱团”共同迎接挑战。

    港资企业面临转型难题

    截至去年底,广东经批准的港资企业累计近10万家,广东实际利用的港商投资已超过1200亿美元,占全省累计吸收外资总量的60%以上。而其中在珠三角的7万家港资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为从事加工贸易的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据有关部门统计,在过去的12个月里,广东全省共有3000家港资企业倒闭。

    而省外经贸厅有关人士提醒,加工贸易的出口和进口具有很重要的关联性,因为这种贸易方式实质上就是企业通过保税进口原材料加工后再出口,进口情况可以预示3个月到半年内加工贸易的出口情况。今年以来,我省加工贸易单月进口增幅均低于10.7%,特别是8月和9月的加工贸易进口增长缓慢,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14.1和10.5个百分点,表明企业进口备料和原料库存严重不足,也意味着第四季度乃至明年初的出口形势将非常严峻。

    东莞一名从事印刷业的港商扳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首先是港币不断贬值,从香港汇一笔钱到内地就“打了个8.8折”;其次是劳动力成本上涨,工人越来越难招;接着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印刷业各种原材料价格涨了25%左右。“如果把所有因素加起来,成本上涨了大概40%?50%。”

    融资困难也是港企在内地发展所遭遇的难题。一名港商告诉记者,因为以前港资企业大多在香港融资,内地银行对港资企业的放贷也不多,曾经有港商试图到内地银行融资,结果被告知:“你是港资企业,去香港贷款吧,不要找我们。”

 
    “仍有多个小门未打开”

    在深圳工作的吴小姐从包里掏出了3张交通卡。羊城通是去广州会男友时用的,八达通是在香港购物时用的,而深圳通是平时在当地使用。“听说粤港澳一卡通从技术到理论层面都不存在障碍啊,怎么就不能让市民省点心呢?”吴小姐有时免不了这样抱怨。

    “港珠澳大桥项目酝酿了有十多年了,广深港高速铁路也还在建设中。还有,粤港信息网络到现在仍不能完全互通,香港回归11年了,内地跟香港打电话还是很贵!”因为工作原因经常频繁来往于粤港两地的陈先生对此颇有怨言。

    从2003年开始,如今《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已经签署了补充协议五,为香港服务业进入广东提供了便利条件,也推动了广东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但是,CEPA在具体落实以及如何进一步深化实施方面仍存在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港澳中小服务企业进入内地“门槛”过高,专业人才的互动仍无法实现,申请审批手续繁琐,细则的透明度有待提高,相配套的政策措施仍不够完善等。部分港澳企业形象地描述为“大门打开后仍有多个小门未开”。

    从港企发展到珠江水的合作

    事实上,从港企的转型升级到珠三角的空气水质量,都已经纳入了粤港两地政府高层的合作议程。

    今年8月5日在广州举行的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上,省长黄华华介绍,广东将采取五条措施,促进港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其中一条措施便是助企业在不停产的情况下升级转型,大大减少对企业正常运作的影响,而设备也可不作价结转,减低了资金方面的压力。随后,《推进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加快推进来料加工企业原地不停产转型、鼓励外商投资和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等指导性文件陆续公布,各地政府也针对性地为港企解决融资担保等问题。

    为了使两地民众生活得更舒适、更幸福,黄华华建议,双方围绕构建“大珠三角绿色生活圈”的目标,以水、大气、减排为重点,研究推进排污交易计划、清洁生产计划、珠江口湿地保护等。

    记者从广东省贸促会了解到,粤港民间合作已经成为粤港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07年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第十次会以来,由广东省贸促会牵头的粤港民间合作机制7个工作小组对应香港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的6个工作小组,分别就跨境基建项目、口岸、投资贸易、可持续发展、服务业合作等领域开展了合作。

    而CEPA补充协议五及25项广东省“先行先试”措施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为确保这些具有突破性的开放性措施落到实处,广东特地在香港召开政策宣讲会,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措施和实施方案也将于今年年底前陆续出台。

    ■ 穿越30年 改革开放初至80年代末

    香港企业北移内地特别是广东的珠江三角洲等地,香港的资金、技术设备与广东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合作,创造了“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

    90年代初至1997年上半年

    粤港在制造业合作的同时,向服务业等方面的合作扩展,合作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合作的层次、水平都有所提高。

    1997年7月1日至2003年

    粤港无论是合作的领域,还是合作的形式都发生了新变化,科技、教育等方面合作被摆到议事日程,而且已从过去多限于民间的合作逐步转向政府间高层次有意识的合作。1998年3月30日粤港合作联席会议首次会议在广州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双方政府高层就目前共同关心的经济商务、科教人才和口岸管理3个方面的联合与合作达成了共识,为今后双方的全面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2003年至今 特征是CEPA的签署开启粤港要素进一步自由流动的大门,制度安排为粤港整合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 专家点评 “前店后厂”到“共同市场”

    “近年来,粤港澳合作虽然在不断推进,但是实质性进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利益的共同点,没有从趋势、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寻找区域合作中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交汇点。”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广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陈广汉认为,对于广东来说,争当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的难度毫不亚于三十年前“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开放,而香港回归之后,虽然战胜了亚洲金融风暴、非典事件等一系列冲击,但与此同时,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暴露出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快速发展的国内经济,香港要保持和提升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地位也需要有新思路和发展策略。

    他建议,粤港区域经贸合作模式应尽快实现从“前店后厂”向“共同市场”的重大转变。“共同市场的建立,将减少和最终消除各种有形和无形的经贸壁垒,为粤港区域内商品、人员、资金、技术、信息等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创造更加便捷和有效的制度环境,促进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分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而在合作内容上,要实现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合作向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合作转变。合作机制上,市场引导下的企业自发合作将向市场主导、政府规制和企业为主体的自觉合作转变。

    陈广汉特别指出,深化粤港澳区域合作要处理好制度上的协调。香港与广东在正规制度和非正规制度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但对于香港一些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经济与社会管理制度和规则,广东可以借鉴和学习,从早期的资本引进,发展到制度和规则的引进,不断改善广东经济发展的软环境。

    此外,目前社会领域和生态环境的合作滞后于经贸合作,这种状态不改变会对粤港的经贸合作产生负面影响。随着三地经贸关系的发展,香港在广东跨境居住、生活和工作的人口大量增加,随之产生了就学、就医和<

顶一下(0)
00.00%
踩一下(0)
00.00%
最新评论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匿名发表    [ 登陆  注册]
评价: 中立     好评     差评
表情: 调皮   大哭   鼓掌   发怒   流汗   惊讶   吐   撇嘴   龇牙   抓狂
       难过   疑问   白眼   偷笑   咒骂   晕   可爱   可怜   鄙视   骷髅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互动的言论.
点击排行
日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